買房大修基金是用于房屋保修期滿后房屋主體結構、公共部位和公共設施設備的大中修以及更新改造工程。
有些費用是不能從大修基金中扣除的,應該是由物管費承擔:公共使用的設施設備毀壞所需要的維修養(yǎng)護費用;由開發(fā)商承擔的物業(yè)共同持有的部位、公共使用的設施設備毀壞所需要的維修、更新、改造費用;由當事人承擔的因人為損壞物業(yè)公共持有的部位、共有設施設備所需的維修費用;由相關負責單位承擔的供電、供水、通信、供氣、有線電視、供熱等管線設施設備的維修、養(yǎng)護費用。
國家規(guī)定:房屋維修基金=每平方米建筑面積成本價比例*面積,所以就算是同一設區(qū)的業(yè)主,也會因為房屋面積的不同,所繳的維修金也不同,大家是不難理解的。而大家在實際中收取時采用的是:房屋維修基金=購房時每平方米商品價比例*面積。所以就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小區(qū)同樓層、同面積的兩套房所繳維修金卻不同。只因這兩套房的售價不同,一套是4200每平方米,一套是5700每平方米。
其一,既然房屋維修金是日后用來修繕房屋主體結構、公共部位和公共設施設備的,難道我和鄰居享有的不是相同的社區(qū)配套嗎?為什么我就得多出維修費?
其二,房屋每平方米建筑面積成本價等同于購房時的商品價嗎?那么國家的規(guī)定索性寫成:房屋維修基金=購房款比例,何須費紙費墨寫成:房屋維修基金=每平方米建筑面積成本價比例*面積。
其三,我認為每個社區(qū)的維修金應該有一個相同的基數(shù),就像物業(yè)管理費一樣,每家每戶繳費金額不同只是因其房屋面積不同所致,而不是因為購買時金額高就收費多,這一點房屋契稅已經體現(xiàn)過了。
大修基金主要用于兩個方面:
首先,用于住房與樓宇配套的共用資產或共用設施設備保修期滿后的大修、更新、改造。比如共用的電梯、二次供水、空調、各類管線等,郵政信箱、垃圾道、消防設施等。
第二,用于共用部位,即房屋承重結構部位的維修,包括樓蓋、屋頂、梁、柱、內外墻體、樓梯間、走廊通道等。
第三,這些問題是發(fā)生在共用部位而非某個業(yè)主的家中。比如,某位業(yè)主家中出現(xiàn)漏水、天花板坍塌等問題,則不屬此列,不能動用大修基金。當一項維修完成后,經區(qū)房管局計算核實,按照住房面積或平攤費用,直接從業(yè)主各自的大修基金的賬戶中扣取。
大修基金(房屋維修資金)種類主要有商品房(經濟適用房、集資房)大修基金,房改房大修基金和拆遷安置房大修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