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房族”,一些應屆畢業生在拿到畢業證之前先領到了房產證,很多是家長提前為孩子解決住房難題。在許多人眼里,畢房族是十分土豪的一類人。相對于畢房族,還有一部分人選擇租房。一畢業就開始著急找房子,落實工作,然后開始攢錢買房。而這個期限也許是三五年,也許是一輩子。
畢房族or畢租族你怎么選?先來看看兩個故事。
Part 1
A來自小城市,自己毫無經濟基礎又不想跟父母伸手,于是想先租房然后攢幾年錢做首付,并且一度堅持租房結婚。但幾年后,他就后悔了。婚后不久就有了孩子,慢慢的把精力都花在了孩子身上,而相比剛畢業時候5000多一平米的房價,現在已經漲到了8000元。由于一直沒有買房子,家里人開始抱怨,但是如果此時買房的話,房貸壓力會更大。
Part 2
對于眼光“穩準狠”的朋友B來說,他覺得做畢房族是有必要的。即使家庭條件一般,還是應該湊出十幾二十萬的首付,再貸款一部分錢買一套剛需戶型。在沒結婚之前,把這套房子簡裝再租出去,以租養貸。而到快要結婚的時候把房子賣掉,換一套大一點的剛需;等到有孩子的時候再換改善房也是不錯的選擇。
其實,一般做畢房族也是有原因的:
1.工作
許多人畢業后選擇就在本城市工作和發展,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城市才是他們實現夢想的大舞臺。
2.結婚
結婚意味著安定,而房子則是給這份安定基本的保障。對于剛畢業的人來說,結婚還有房,就是好的歸屬感。
那么,究竟該做畢房族還是畢租族?
其實,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剛出校門的學生黨應該盡可能嘗試做畢房族。為什么這么說?我們來看看以下城市今年4月房價及在過去一年的漲幅:
再來看看2016年春季這8個城市的平均工資:
后,我們以一套100㎡的房子,參考以上房價和收入,做一個簡單的對比:
結果很明顯,在這8個城市,買一套100㎡的房子,一年的房價漲幅超過一年工資收入的2-20倍。需要注意的是,這可是城市平均工資,剛入職場的畢業生工資收入至少還得打個5-8折。
這也就是說,如果畢業不買房,按照這個漲勢的話,房價高得以后根本買不起。即便漲幅放緩能買得起房了,那壓力也是相當大的!如果當了“畢房族”,一年的房價漲幅就足以讓你少奮斗好幾年,不僅可以提前過上安定的日子,也免除了在外租房奔波的勞苦。
當然, “畢房族”不是你想當就能當的,還需考慮下面幾個因素:
1、個人狀況
買房之前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或者有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
2、家庭狀況
買房時也需要衡量家庭狀況,包括家庭的收支狀況,家庭成員情感狀況、事業狀況等再做決定。
3、買房時機
在決定買房前,需要分析一下市場狀況,看買房時機是否合適,在房價處于上升通道或平穩發展時、在國家出臺各種優惠政策時都可以考慮買房,而在房價處于下跌態勢下要切忌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