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很多年,絕大部分老百姓若想解決居住問題,就唯有購買商品房這一種方式,因此開發商獨大的現象尤為嚴重,各種霸王條款和亂收費現象屢禁不絕。雖然針對一些現象有出臺明文規定,但由于管理疏漏有時形同虛設,讓不少購房者敢怒不敢言,生怕稍一猶豫,看好的房子就被人搶走了。好在,近兩年大多數城市的樓盤市場都恢復了一些理智,購房者在買房時有更多時間去判斷和選擇。面對亂收費現象,至今還有很多購房者一頭霧水,任由銷售人員牽著鼻子走。有3筆冤枉錢別再傻傻給商家送了,這些款項該了解。
頭號冤枉錢:房產證辦理費用
關于誰來辦理房產證的事情,各地區有明顯差異。根據官方的相關規定,買一手房后辦理房產證的相關費用應由開發商支付,因此早些年全部都是由開發商去代辦的。但是因為不合規定的事情時有發生,很多城市都已經明文規定不允許再由開發商代辦了。
一方面,因為房產證的收費很低,大概只有幾十塊錢的手續費,而開發商通常都會以什么工本費、手續費、路程費等等為由超額收取好幾百塊。仔細想想,假設一家多交500塊,一個樓盤可能就是幾十萬甚至近百萬,數額十分巨大。
另一方面,因為很多開發商證件不全,或者房子沒有通過驗收就開始預售了,導致交房后遲遲不給業主辦理房產證,有些業主入住10年還沒收到房產證。所以,如果當地有相關負責部門支持的話,能自己辦就自己辦吧。如果當地沒有相關管理部門,那么購房前就要查清開發商的信息,確認樓盤證件是否齊全,萬事多小心。
2號冤枉錢:天然氣開口費
記得之前諸葛小編在另一篇文章里提到過天然氣開口費,結果評論區就炸開鍋了,一方表示感同身受,一方則在抨擊“老黃歷”,表示早就明文禁止了。于是小編一查,還真是如此,在585號文件出臺以后,這筆費用就取消了,因此這又是一項地域性很強的收費。
通常,這筆費用是兩三千元左右,但這本就是開發商該支付的費用,因為在建造前不交這筆錢房子就通不過規劃審批和驗收,不允許銷售和建造。所以,費用理應包含在房款里,再次收取就是重復收取。很多人說,你不交錢,開發商就會不給你鑰匙。但正是因為這樣的威脅管用,才促使他們肆意妄為,如果所有業主都能堅持底線,團結起來就不會慣出這些破壞市場的惡像了。
3號冤枉錢:認籌抵現費
在買房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什么“認籌優惠”、”交5000抵20000“這種宣傳口號,但是當交完錢后,購房者就會發現其實到尾盤的時候價格跟預售抵扣優惠之后的價格一樣,根本就沒有享受到優惠。這其實只是商家快速回籠資金的一種手段,這世上哪里有那么多便宜可占呢?如果最后能順利交房,頂多算是沒占到便宜,先交后交沒什么區別。但是如果交了這筆錢之后發現爛尾或者產生糾紛,那么這筆錢就是白花了,肯定要不回來。前幾個月,相關部門還公開向社會征求取消預售的意見,可見在這方面吃虧的業主并不是個別案例了。
面對市場亂象,消費者應該堅決說不,不要總抱著:“大錢都花了,小錢就當買個省心吧”這種想法。“任性”都是被寬容和軟弱慣出來,不要一邊縱容一邊喊受了委屈,叫人管管。沒人舉報,誰會站出來管呢?購房有風險,出手需謹慎,買房還需大家擦亮眼睛,亮出消費者的底線。
來源: 諸葛找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