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諸葛找房
如今買房越來越難,一方面是籌錢難,另一方面則是選擇難。以前單位分房,爭取購房指標,大家沒得選,只要準備好錢就行了,而現在五花八門的商品房讓人挑花眼,陷阱也很多,選的好興許物有所值,選不好則可能“錢房兩空”。且除無房剛需以外,越來越多的改善一族加入到購房隊伍中來,很多一部分是因對早先買的房子不滿意,甚至有些后悔,不得不賣房換購,這樣做既麻煩,還可能白花冤枉錢,不如一次性到位來的好。有內行人總結并給出了一些購房建議,有道理嗎?
“遠二”是指遠離露天菜市場和高架橋。乍一看可能會令人不解,明明可以讓生活更便利,怎么不建議買呢?就菜市場而言,很多小區內或附近都有大棚菜市場,這樣的菜市場會相對有管理制度,沒什么大問題。但如果是街道旁隨意扎堆的露天菜市場就存在不小隱患了。比如:來往車輛與行人之間所觸發的人身安全、各種閑雜人等混跡在人群中所觸發的財產安全、攤主收攤后無人打掃清理現場所觸發的衛生安全、人員密集嘈雜所觸發的環境安全等等。
高架橋和高速路按理說也是聽方便出行的,開著車去哪兒都方便。可是,在大城市生活的人都深有體會,早晚高峰和節假日堵車無法避免,甚至有時候不在高峰期也會堵車。離得過近,也許剛出小區就被堵在家門口了,等反應過來想換條路走都沒機會了。而且噪音污染和尾氣污染無法避免,離得近是好事,但也要保持安全距離。
“近三”是指近學校、公交地鐵站、商圈。但凡在這3種建筑附近的房子,幾乎都是逐年漲價的,至少是不用太擔心未來降價太多的。孩子上學方便、大人上班方便、生活購物方便、出游辦事都能節省很多時間成本。另外,這些地方周邊都不允許建造工廠,居住環境會好很多,而且商圈周圍的工作機會也多。
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頂層和底層都要多留心,不是說它們一定有問題,而是說比其他樓層出問題的幾率高一些,同時也跟小區其它方面有關系。比如,如果樓間距太近太密集了,且樓的位置處于中間或靠里的位置,買底層就很吃虧,可能需要常年開燈,光照時間非常短。如果小區綠化和安保做得不好,也不適合買底層,噪音、私密性、人身財產安全也會多少有些有影響。
對于送天臺和質量過關的房子來說,買頂層還比較劃算,周末可以去曬曬太陽、種種花、朋友小聚一下,但對于很多質量一般的中低端小區而言,幾年后滲水、隔熱、電壓水壓不足、墻體開裂等問題可能會逐漸顯現。
面積相似、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二居一居選二居,三居二居選三居,為什么呢?因為住也好住,賣也好賣。現在獨生子女結了婚可能要給8個老人養老,誰來短住都方便,再加上開放了二胎,長大了若是房間不夠住還得換新很麻煩。如果不牽扯人口問題,也盡量多一間屋子出來,可以當成客房、書房、儲物間、衣帽間或者孩子的學習房、游戲房、畫室琴房什么的都可以。若是以后急用錢需要賣房,“小三居”比“大兩居”更好出手。這幾點建議,希望對無從下手的購房小白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