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很流行,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但恕我直言,大部分租房人,過的都是租來的生活。生活怎么過取決于個人,但有房沒房,還真就不一樣。
而這些年,你都是我再想想,我再查查,我再去看看其他的房子!錯過了,就不再擁有!致那些年,你過的那些房子!
你為什么總是買不起房?
不管對不對,看以下幾點分析(勿對號入座)
手頭有錢付首付的時候,看房永遠帶著挑兒媳婦的眼光,嫌七嫌八。樓層不行,朝向不好,陽臺太小,客廳不好,一個廁所,格局一般…… 一直就這樣嫌棄下去,到后來全款變首付,首付變車庫,一點也不夸張。
建議: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房子,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再看看手里有多少錢,最后決定這房子是不是合適。更重要的的不要帶著七姑八姨一群人去幫你看房,那個時候大家都覺得得幫你發現點毛病,不挑點毛病將來你后悔了會怪他們。所以一般帶一大群人去看房的,基本上買不到房。
有一群“處女座”的購房者,永遠想買套完美的房子,地段、價格、戶型、樓間距、綠化,以及周邊配套,什么都要好,但是價格又不能太貴。如果真有這樣的房子,和大家說一聲,做個鄰居挺好。 這類人講究錢要花在刀刃上,房子的所有條件一樣都不能差,不然,看不起!堅決不買!
建議:
你有要懂得變通,其實可以曲線救國。錢不多就買偏點,買不起大就買小,買不起小就買偏。香港人都用血的經驗總結了:“先上車再說,上了車再考慮換個好的座位,不上車永遠追不上車的速度。”
時常會有這樣一種情況,你想買一樣東西,本來價格你還是能接受的,結果發現曾經有過很便宜的時候,心里就一下不平衡了,完全不能接受。買房子也是,有的人好不容易看中的房子,網上一查發現半年前比現在便宜將近一萬,就覺得肯定買虧了,就不要了。
建議:
錯過的機會不可能再重來,動不動拿昨天的價格和今天比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將來也會繼續買不到。想想10年前的房價,這房子你還買嗎?還不得把人氣個半死。
不確定這座城市發展,想著幾年后也許去別的國家,或者去別的城市。所以看房也不確切,猶豫不決。想買又不想買,一晃幾年過去了。房價也升天,后悔當初沒有定下來。
建議:
未來不知道在哪里,但目前能承受得起就先買,有房在手才安心。未來可以賣掉。
看中的房子,上網一搜,有人說物業不行,有人說偏遠,有人說房子質量不好,有人說遠處有墓地之類的。 一聽到這些馬上就打退堂鼓。
建議:
其實有些負面新聞是樓盤競爭對手放出來的,要學會鑒別。
期待政策下來之后房價大跌、抄底而入,什么房產稅什么營業稅什么限購,總覺得有這些政策出來之后房價會大跌。
建議:
政策不會使房價下跌,反而是提高了買房門檻,加大了買房成本。這幾年來的政策說明,所有的政策只是讓樓市別那么熱而已,目的并不是降房價。(地價擺在那兒了,房價可能便宜嗎?)
買了房子,將來一定會發生兩件事:
第1是:沒漲價,只當儲蓄,錢留住了,還能保值增值!錢只是從你的左口袋移到了右口袋。
第2是:房產增值了,你得到了財富,以小搏大,清水換雞湯。
如果有機會你又沒買成房子,將來也會發生兩件事:
第1是:沒買房,錢不知不覺花了,什么都沒留住。
第2是:租房子,自掏腰包,花自己辛苦積蓄的錢,等于是在給房東還房貸,最后一無所有。
12句買房真心話,你一定要看
1.買不買房,你要在房子里過一輩子
2.千金買房,萬金買鄰。不管你花多少錢買房,最后決定你生活質量的可能是你的鄰居,特別是樓上的。
3.買房,從經濟的角度看,是你的安全感;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是一個城市在告訴你用最快的方法了解它;從人生的角度來看,是你負債修行的開始。
4.最可怕的不是每個月的房貸,而是你根本就貸不到款。
5.很多人喜歡買低價房,特別是那種低到只剩建筑成本和土地成本的房子,認為它絕對保值。殊不知這種房子,往往是萬年不漲的。
6.不得不說,樓市使得學歷越來越值錢。在人才新政的效應下,學歷幾乎等同于房票。
7.高考選大學是你被城市化的第一步;畢業找工作是你被城市化的第二步;買房定居只是第三步。
8.對于中國人而言,開放式廚房是最不實用的東西。
9.都說民以食為天,但大部分房友有錢了都升級衛生間,而不是廚房。
10.好房子的柜子都是跟墻壁融為一體的,不占空間,超強收納。
11.大城市是沒有中間狀態的。每年都有很多人來北上深追尋夢想,甚至是從頂級二線城市來京滬,這一二線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來到北上深,你就無法逃避那慘烈的競爭,你就不得不接受生活的錘煉,以期自己能夠成才。
12.這一個社會,沒房子的人,無處安家;有房子的人,卻常常有家不回,特別是那些擁有大別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