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面積其實就是公用分攤建筑面積,是指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
公攤面積越小,住房的實際面積越大。但是,公共場合的空間就會小一點、窄一點了。如果樓房的公攤面積越大,小區的整體配套就會顯得非常有檔次,但是,購買房屋的資金就會增加許多。
1、國家在公攤面積上沒有明確的規定必須控制在哪個區間范圍內,普通多層住所樓,在沒有地下設備用房、沒有底層商鋪、底層架空的情況下,公攤系數在10%-15%之間。
2、帶電梯的小高層,公攤系數在15%-20%之間。
3、高層住所相對更高,在20%-25%之間。
4、為數不多的高層和小高層,房源面積公攤則控制在20%左右,具有雙電梯、地下車庫,而樓體寬度、公共走道等面積也嚴厲依照有關規范進行劃分。
1、了解公攤系數:
一般來說,不同建筑形態的公攤系數往往有著很大的差別,就比如7層以下住宅公攤系數為7%-12%,而7-11層住宅公攤系數為10%-16%,所以,大家在買房時,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公攤系數,并以此來計算公攤面積是否合理。
2、索要公攤數據:
購房者對樓盤享有知情權,自然有權索要公攤數據,所以,為了核算公攤面積是否合理,大家不妨向開發商索要公攤數據,包括但不限于套內建筑面積之和、不應分攤的建筑面積等等,只有了解了這些數據,你才能更好地計算自己的公攤面積。
3、約定公攤面積:
購房者與開發商口頭約定好公攤面積后,一定要寫入購房合同,包括但不限于公攤面積的大小、位置、單價等等,只有這樣,你才能避免未來開發商隨意加大公攤面積,以及肆意漲價。
4、查閱相關資料:
有些不良開發商在進行樓盤開發時,擅自改變了樓盤的規劃,結果導致購房者的公攤面積大大增加了,所以,大家在買房時有權自查或者聘請律師查詢所購房產的相關文件,包括但不限于最終設計圖紙、最終面積測量報告等等。
5、并非越小越好:
雖然公攤面積會浪費廣大購房者的血汗錢,但是公攤面積卻并非越小越好,舉例說明一下,就比如電梯間,如果電梯間公攤面積太小,那么多人出入時,就會顯得比較擁擠,居住體驗性極差。所以,在買房時,不要刻意追求低公攤,只要公攤面積合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