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房價怎么走,誰也說不清,不過房價按現在的行情,仍然有52%的居民認為房價高到難以接受。
不過按照現在的趨勢,人民日報認為,至少現在樓市的發展還會遵循以下趨勢:
1、一線城市房價還會繼續上漲。
中國城市發展缺乏科學規劃,大多數是攤大餅式的發展模式。人口集中度高,密度也大。一段時間內難以改變。人口凈流入的城市,房價有剛性支撐,再加上經濟大環境不樂觀,通過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房價持續上漲的副作用。
2、全面二孩對樓市影響有限
全面二孩,到底給樓市帶來多大利好,這個還沒有確切的定論。不過總體是利好的,人口的的負增長給樓市帶來下行壓力,在日本和西方國家的樓市已經得到驗證。如果不實行全面二孩,中國人口拐點也會很快來臨。所以,全面二孩,是經濟可持續發展,保持人口紅利的重大舉措,對樓市也是利好。
3、三四線城市堪憂
三四線城市樓市的疲軟,讓大量中小房企難以生存,未來破產、被收購或者轉型將會增加。房地產開發將會進一步集中。而人口外流的趨勢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這會加劇三四線城市樓市庫存。通過加快農民城市化進城來釋放新需求是出路之一,不過在目前,還看不到農民進城買房的重大利好出現。
4、商業地產價值風險
商業地產在互聯網時代面臨較大沖擊,中國電商的飛速發展,讓傳統百貨市場備受沖擊。未來購物型商業可能會日益萎縮,職稱商業地產的更多是菜籃子和無法被取代的“餐飲、理發、電影”等體驗消費。
而在一線城市,同地段的商業和住宅,住宅總是更貴,原因是因為住宅可落戶、有學位、使用年限更長且居住使用成本更低。
2016年是供給側改革的元年,樓市去庫存也成為經濟工作的重點,我們希望樓市步入良性發展通道,讓老百姓能買得起房,有房的人能換得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