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深圳互聯網金融協會正式叫停會員單位的“ 炒樓”金融業務。近日,證券日報也曝出北京買房資格限購形同虛設。一線城市房價的房價上漲,讓人不禁要問,真有這么多需求嗎?買房大軍中又有多少真正是剛需?
我們都知道,二手房市場流動性相對更好,價格變動也更快,買賣房屋也相對更容易。我們發現在二手房市場,至少存在以下幾種炒樓模式,它們是造成一線城市房價高企的重要原因:
一、 倒賣
這種模式,需要者先以購房者的名義買下意向房產,簽合同后支付全款,但不急于完成過戶手續,在此期間,者還需獲得賣房者經公證過的過戶委托書尋找真正的購房者,找到真正的購房者后,者再提價賣出,賺取差價。這種方式者不用付出過戶的稅費成本,實際上只完成了一次交易。這種方式在限購城市還能躲避限購政策。
的缺點是,這種方式需要炒樓者有充足的資金。為了達到這種炒樓的目的,第二種方式就應運而生了。
二、
“ ”在2015年十分火爆,具體到房地產領域,“ ”是指多人一起湊錢買房,然后再賣出。更有甚者,只需 到首付即可,在成功利用銀行貸款完成交易后, 參與者們根據協議,共同準備好大約兩三年的月供資金。然后以其中一位符合購房資格的人的名義買房。待房價上漲至目標價格后再賣出,所獲利潤按比例分成。
三、 聯合包銷
這是一種更 的“ ”模式,方式是這樣的,一群資金實力雄厚的客跟中介達成協議,只要該區域內有房主出售房產,他們便接盤,待收房到一定數量后,便形成壟斷,擁有議價權。眾者們還能互相抬價讓真正購房者在高位接盤。
在新盤領域,他們可以和開發商達成協議,直接買下或者包銷一棟樓或者幾棟樓。在供求關系緊張和上漲預期強烈的周期中,這部分被包銷的房源會以更高的價格被他們賣出。
炒樓的出現,與當前樓市分化加劇相關,資本永遠是逐利的,開發商如此,客更是如此。當前二三線樓市不容樂觀,一些城市房地產成為配置資產好的標的。要真正擠壓空間,未來進一步收緊限購政策,限制性貸款、提高性交易的稅費成本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