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購買要的就是一個寬敞,許多購房者選擇的原因除了價格合適,還有一點是房屋裝修后的大小一目了然,在面積和戶型的分配使用上更加的直觀。但是小編在這里建議,不論房子的直觀感受如何,都應該具體了解一下房屋的公攤面積,公攤面積越小,使用率越高,購房消費的資金就越有價值。
一、何為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是公用分攤建筑面積的簡稱,指每套(單元)商品房依法應當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在日常使用中,也會被簡稱為公攤。在國家規定中,公用建筑面積和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的產權歸整棟樓購房人共有,購房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其享有權利,承擔責任。
二、如何計算?
1、首先要了解公攤系數,公攤系數是一棟建筑的總公攤面積與總套內建筑面積的比例。但公攤系數只針對單一建筑,建筑不同,公攤系數就不一樣,每棟建筑都有自己的公攤系數。
2、公攤面積算法總體公式:分攤面積=各單元的建筑面積×分攤系數(分攤系數=共有建筑面積總和/參加分攤的各單元的建筑面積總和)
高層公攤面積計算方法:
公攤面積=建筑面積—實用面積(所謂的公攤系數,也就是房屋的得房率);
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公攤面積;公攤面積=公攤系數×套內建筑面積;公攤系數=總公共分攤面積÷(套內建筑面積×總套數);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墻體面積。
公攤面積算多少合理
1、多層建筑:使用面積=建筑面積×0.8(大概)。高層建筑:使用面積=建筑面積×0.65(0.65-0.7);這都不是固定的,只要高于國家的要求的一都可以。
2、住宅性質建筑分攤在10%-20%是正常的,性質建筑應維持在20%-35%之間。
三、得房率標準:
1、高層塔樓住宅(75%-78%),公攤系數為(22%-25%);
2、高層板樓住宅(78%-85%);
3、小高層板樓住宅(85%-88%);
4、多層住宅(88%-95%);
5、得房率=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陽臺面積)÷建筑面積;
6、100%減去得房率就是公攤系數。
四、影響因素:
戶型:就算是同一棟樓,一梯一戶、一梯兩戶和一梯三戶的房屋公攤面積也不同,典式樓和板式樓市更不一樣。
套內面積:房子大會多點,房子小就會少點。
公共設施:樓梯和電梯都會占用公攤面積,所以公共設施、走廊越多公攤就越大。
建筑規模:樓梯高度越高公攤越大。
建筑類型:如果是帶電梯的小高層住宅,公攤系數一般在15%-20%之間,得房率一般為80%-85%。
購房者在下手之前,一定要了解項目的公攤面積有多少。就算在購房合同中有所表明,還是應該在房子到手后進行測量,看看公攤面積比例是否與合同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