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請房貸的時候,銀行或者貸款機構都會去查詢借款人的征信,而查看的主要就是:
1、 是否有過逾期記錄,以及逾期了幾次:
如果借款人的征信上近期有逾期記錄的話,銀行或貸款機構基本就不會通過借款人的貸款申請了,更不要說逾期次數非常多的情況了。
2、負債情況如何,是否負債很高:
征信報告上會記錄人們辦理信用卡和貸款的信息,所以銀行或貸款機構就可以通過查征信了解到借款人的負債情況如何。如果負債太高的話,銀行或貸款機構可能就會懷疑借款人沒有足夠的還款能力,可能就會拒絕借款人的貸款申請。
3、信用報告近期被查詢次數:
征信報告上會顯示用戶的信用報告近期被哪些銀行、貸款機構,因為哪些原因被查詢過。所以信用報告上的查詢次數如果比較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因為申請信用卡或貸款而被查詢的話,銀行或貸款機構可能就會認為借款人的經濟生活不夠穩定,從而會拒絕借款人的貸款申請。
人們在去銀行或者貸款機構申請房貸時,銀行或貸款機構都會查詢借款人的征信,主要就查看近兩年的征信報告。因為近兩年內的征信報告最能反映借款人近期的信用情況、負債狀況、經濟能力等等。
不過也會參考近五年的報告來進行一個綜合評分,最后根據評估結果決定是否給借款人批貸款。
而如果借款人近兩年內的征信報告上有不良信用記錄的話,銀行或貸款機構就很可能會以信用不好為由拒絕借款人的貸款申請。
而要是借款人近6個月到一年內的征信報告上查詢次數比較多,且大多數都是“硬查詢”,也就是因為申請信用卡或貸款而查詢報告的話,那銀行或者貸款機構就很可能會認為借款人的經濟不穩定,可能不具備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所以也就很可能會因此而拒絕借款人的貸款申請。